北宋蘇洵曾作《六國論》,探討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敗亡之因,想以六國被秦所滅的教訓來提醒北宋統(tǒng)治者勿蹈滅國覆轍。其所言“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(zhàn)不善,弊在賂秦”得到當朝及后世的盛贊。但宋朝統(tǒng)治者并沒有聽進告誡而調整對外對內政策,終致萎縮與敗亡。
考諸歷史,就會感到六國破滅“弊在賂秦”的說法固然有道理,但并不全面,六國速敗不僅在于賂秦,而且在于為秦所賂,內部權力腐敗。
缺乏戰(zhàn)略眼光,綏靖賂秦
從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19年的11年時間里,秦國勢力不斷擴張,取得了對韓、趙、魏等國局部戰(zhàn)爭的勝利,從偏居一隅到問鼎中原,氣勢咄咄逼人,各國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壓力。于是公元前318年,楚、齊、魏、趙、韓、燕、宋、衛(wèi)、中山國及匈奴聯(lián)軍抗秦,由楚懷王為縱約長,號稱百萬之師,攻打秦國,但結果兵敗函谷關。公元前317年,秦又打敗韓、趙聯(lián)軍,使這次合縱抗秦歸于失敗。如果各國稍有戰(zhàn)略眼光,就會認清秦國虎狼之師的蠶食鯨吞之勢,做到真正聯(lián)合,百折不撓。事實恰恰相反,六國在聯(lián)合反秦失敗后,又立即陷入了互相攻伐的局面。就在聯(lián)合攻秦失敗的當年,齊、宋大敗魏、趙于關澤。各國間的戰(zhàn)爭連綿不斷,如在公元前236年,趙國進攻燕國,奪取了貍陽城,還沒來得及收兵,秦國就攻占了趙國的鄴城。如此兩敗俱傷,而使強秦坐收漁人之利的記載,史不絕書。
特別是六國為了各自利益,皆無顧全大局之念,不明唇亡齒寒之理,在縱橫捭闔、紛繁復雜的外交中迷失了方向,往往以犧牲別國利益來求得暫時的安寧,甚至一味忍讓,不惜割讓城池土地以賂秦國。正如《六國論》所言:“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寢。起視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”各國以城池土地賂秦,其結果不但不能換來安寧,反而使本國日益削弱,“日削月割,以趨于亡”;而秦國則日益強大,秦國通過各國賂秦得到的城池土地及資源遠勝通過戰(zhàn)爭所得到的。比如張儀以“連橫”之策,說服魏國將上郡15縣和河西重鎮(zhèn)少梁獻給了秦國,不費一兵一卒就使秦完全占有了河西之地。各國“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”,最終燒盡了家當,喪失了抵抗力量,而致速亡。
為秦所賄,自毀長城
六國敗亡決不是簡單的軍事失敗,背后隱藏著深層原因。綏靖賂秦是其中一個原因,而諸國寵臣被秦國賄賂,自毀長城更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。
據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載:大梁人尉繚向秦王嬴政提出,以秦國的強大,完全可以滅亡諸國,但令人擔心的是,如果各國聯(lián)合起來對付秦國,秦國便有了亡國之憂。因此建議秦王“‘毋愛財物,賂其豪臣,以亂其謀,不過亡三十萬金,則諸侯可盡?!赝鯊钠溆嫛薄G貒爻祭钏挂矆猿诌@種主張,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載:“秦王乃拜斯為長史,聽其計,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。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,厚遺結之;不肯者,利劍刺之。離其君臣之計,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。秦王拜斯為客卿?!辟V賂諸國與“遠交近攻”相配合,在消滅六國的戰(zhàn)爭中起到了催化作用。
賄賂敵國豪臣可謂屢試不爽。秦國以重金收買韓國南陽郡守騰,公元前231年,騰以所轄之地投降秦國,秦國任命其為內史。第二年又用非常了解韓國情況的騰攻打韓國,俘獲了韓王安,占領了其城池土地,設為潁川郡,韓國滅亡。
秦國用重金賄賂瓦解敵國的辦法在趙國更為奏效。《六國論》說:“趙嘗五戰(zhàn)于秦,二敗而三勝。后秦擊趙者再,李牧連卻之?!北M管趙國將帥善于指揮,士兵英勇善戰(zhàn),與秦對壘,互有勝負,但由于在戰(zhàn)爭的關鍵節(jié)點上,秦國通過賄賂趙國寵臣來離間趙國君臣,使其互相猜忌,自壞大計。據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載:當時秦軍與趙軍對峙于長平,秦軍遠道而來,不能持久,趙國老將廉頗堅壁不戰(zhàn),以逸待勞,對秦軍十分不利。于是秦國派間諜散布流言說,秦國不怕廉頗,只怕趙括。趙王偏聽偏信,于公元前260年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。結果趙括紙上談兵,輕敵冒進,自己被秦軍射死,所率“數十萬之眾遂降秦,秦悉坑之。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”。這使趙國元氣大傷,成為走向衰亡的轉折點。
趙孝成王死后,兒子悼襄王即趙王位,又想重新起用廉頗,便派使者前往探問。受秦國賄賂且仇視廉頗的佞臣郭開從中搗鬼,給使者大量金錢,讓其詆毀廉頗。使者見到廉頗后,廉頗當著使者的面一頓吃了一斗米、十斤肉,披甲上馬,表示能夠統(tǒng)軍打仗,愿為趙國效力。使者回來卻向趙王說:廉將軍雖老,飯量還挺大,但與我坐了一會兒,就去了三次廁所?!摆w王以為老,遂不召?!边@無疑是趙國的一大損失。
不僅如此,秦還通過賄賂郭開,借刀殺死趙國碩果僅存的名將李牧,對趙國更是致命一擊。
長平之役后,趙國面對秦國的進攻,只能采取守勢,但有李牧這樣治軍有方的良將在,擊退了秦國的多次進攻。對此秦國又用重金賄賂郭開,利用他向趙王詐稱李牧、司馬尚要謀反,使趙王對李牧等產生疑心,令其把統(tǒng)帥之權交給軍事才能與李牧有天壤之別的趙蔥、顏聚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稱:趙王“遷素無行,信讒,故誅其良將李牧,用郭開”。趙蔥、顏聚哪里是秦將的對手,第二年便被秦軍擊潰,趙王遷降秦,趙國滅亡。
秦國以賄賂的辦法在對魏國的戰(zhàn)爭中也收到了實效。秦、魏是鄰國,秦國要吞并六國,必須攻下魏國,雙方戰(zhàn)爭不斷。但在戰(zhàn)國末年,魏國有個名重諸侯的“四君子”之一信陵君魏公子無忌,被魏王任命為將,“威震天下”?!妒酚洝の汗恿袀鳌氛f:“諸侯聞公子將,各遣將將兵救魏。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,走蒙驁。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,抑秦兵,秦兵不敢出?!鼻貒谶@種被動的局面下,又祭出了賄賂敵國的“法寶”?!扒赝趸贾诵薪鹑f斤于魏,求晉鄙客,令毀公子于魏王曰:‘公子亡在外十年矣,今為魏將,諸侯將皆屬,諸侯徒聞魏公子,不聞魏王。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,諸侯畏公子之威,方欲共立之?!財凳狗撮g,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。魏王日聞其毀,不能不信,后果使人代公子將?!惫訜o忌不再上朝,心灰意冷,四年后抑郁而死。秦國聽說公子無忌死了,便派大將蒙驁攻魏,“拔二十城,初置東郡。其后秦稍蠶食魏,十八歲而虜魏王,屠大梁”,魏國滅亡。
見利忘義,國破家亡
秦國不僅賄賂各國權臣,而且用賄賂敵國國君的手段來達到削弱瓦解敵國的目的。在楚國即上演了一出國王接受秦國賄賂“空頭支票”的鬧劇。楚國是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南方大國,疆域廣大,楚莊王時期曾問鼎中原,是最具與秦抗衡實力的國家。由于楚國統(tǒng)治者的腐敗無能,國勢漸衰,但齊楚交好,仍是秦國消滅六國的巨大障礙。秦國要達到自己的目的,就要離間齊楚關系。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載:秦之相國張儀到楚國游說楚懷王,稱只要楚國與齊絕交,秦國將把“商於六百里”土地獻給楚國,并將秦女嫁給楚懷王為妾。楚懷王果然中計,不顧臣下勸阻竟與齊絕交,派人“北罵齊王。齊王大怒,折節(jié)而下秦”。結果是楚國既破壞了非常難得的抗秦聯(lián)盟,又未得到秦國一寸土地。知道上當受騙的楚懷王惱羞成怒,貿然攻秦,結果被秦、齊聯(lián)軍“斬首八萬”,喪師辱國,國力更加衰弱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齊國“北被于海,膏壤二千里”,是東方大國,也是秦國統(tǒng)一戰(zhàn)爭中的一大強敵。但齊國統(tǒng)治者一方面被秦國的“遠交近攻”外交策略所麻痹,認不清形勢,分不清敵我,而舉措失當;另一方面,齊國也中了秦國賄賂的圈套,而加速了滅亡?!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份d:“后勝相齊,多受秦間金,多使賓客入秦,秦又多予金,客皆為反間,勸王去從朝秦,不修攻戰(zhàn)之備,不助五國攻秦,秦以故得滅五國。”五國俱亡,齊國豈能獨存!及至公元前221年,“秦兵擊齊。齊王聽相后勝計,不戰(zhàn),以兵降秦。秦虜王建,遷之共。遂滅齊為郡。”
綜上可知,六國速敗,弊在賄賂。這不僅在于其綏靖賂秦,日削月割,而且在于其為秦所賂,自毀長城?!巴虏豢勺?來者猶可鑒”,權力腐敗造成的亡國之痛和血的教訓,仍在史籍的字里行間流淌……(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 作者:戰(zhàn)繼發(fā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