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雞起舞
典出
《晉書·祖逖傳》:“中夜聞荒雞鳴,蹴琨覺,曰:‘此非惡聲也?!蚱鹞??!?
東晉祖逖
立志報國,聞雞鳴而練武
傳說東晉時期將領(lǐng)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,每次和好友劉琨談?wù)摃r局,總是慷慨激昂,滿懷義憤,為了報效國家,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,就披衣起床,拔劍練武,刻苦鍛煉。
“聞雞起舞”,原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,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。
雞犬升天
典出
東漢·王充《論衡·道虛》:"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聞,當(dāng)時并見,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雞犬升天者。"
淮南王劉安
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
相傳漢朝淮南王劉安愛好尋求仙方神術(shù),有個名叫八公的仙翁,傳授給他煉制仙丹的辦法。劉安每天都虔心修煉,后來他"真的"煉出了仙丹。劉安吃下仙丹以后,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。劉安成仙后,灑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,雞狗吃了仙藥也都升了天。
后來用"雞犬升天"比喻一個人得勢,和他有關(guān)系的人也隨之發(fā)跡。也說"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"。
鶴立雞群
典出
晉·戴逵《竹林七賢論》:“嵇紹入洛,或謂王戎曰:'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,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?!?
晉朝嵇紹
氣宇軒昂如野鶴立雞群之中
晉朝皇室有個侍衛(wèi)官中嵇紹,他是魏晉之際"竹林七賢"之一嵇康的兒子,體態(tài)魁偉,聰明英俊。一次,河間王聯(lián)合成都王侵犯京城,嵇紹隨惠帝前去征討,不幸戰(zhàn)敗,將士死傷逃亡無數(shù)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,不離左右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"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,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。"后來就用"鶴立雞群"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行很突出。
山雞舞鏡
典出
南朝宋·劉敬叔《異苑》卷三:"山雞愛其毛羽,映水則舞。很武時,南方獻之,帝欲其鳴舞無由。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,雞鑒形而舞,不知止。"
山雞愛其毛羽,
對鏡起舞不知止
山雞特別喜歡自己美麗的羽毛,所以每當(dāng)走到水邊望見自己的影子,便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。魏武帝在銅雀臺打獵時,南方進貢一只山雞,武帝想讓山雞跳舞卻沒有辦法。公子蒼舒(曹操之子曹沖)令人把山雞放在一面大鏡子前面,山雞看見了自己的形影,便跳了起來,跳啊跳啊,一直到累死為止。后來便以"山雞舞鏡"為顧影自憐之典。
殺雞焉用牛刀
典出
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,曰:‘割雞焉用牛刀?!?
以禮樂教化百姓,
并非小題大做
春秋時孔子提倡以禮樂教化百姓,他的學(xué)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時,提倡禮樂??鬃拥轿涑锹牭綐菲鞯膹椬嗪蛢?yōu)雅的歌唱,就對子游說:“割雞焉用牛刀!”子游解釋說:“君子學(xué)禮樂就能愛人,百姓學(xué)禮樂便于管理?!笨鬃邮仲澰S他的做法。后來,人們引用“殺雞焉用牛刀”或“割雞焉用牛刀”這個成語,來比喻辦小事情,何必花費大力氣,也就是不要小題大做。
呆若木雞
典出
《莊子·達生》:“幾矣。雞雖有鳴者,已無變矣,望之似木雞矣,其德全矣;異雞無敢應(yīng)者,反走矣。”
修養(yǎng)到家的斗雞看似木雞,
實則大智若愚
戰(zhàn)國時,齊王為了能在斗雞場上取勝,特地請專家紀(jì)子幫他訓(xùn)雞。齊王求勝心切,沒過幾天,便派人來催問,紀(jì)子說:“雞沒訓(xùn)好,它一見對手,就躍躍欲試,沉不住氣?!边^了幾天,齊王又派人來問,紀(jì)子說:“還不到火候,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,但還不夠沉穩(wěn)?!边^了幾天,紀(jì)子終于對來人說:“請你告訴齊王,我花工夫把雞訓(xùn)好了?!贝蕉冯u時,對手的雞又叫又跳,而紀(jì)子訓(xùn)好的雞卻像只木雞,一點反應(yīng)也沒有,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。
因此,呆若木雞,最初是一個褒義詞,比喻精神內(nèi)斂,修養(yǎng)到家。后來"呆若木雞"的意義演變?yōu)橘H義詞,比喻人呆木不靈,失去知覺的樣子,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(fā)愣的樣子。
家雞野雉
典出
晉·何法盛《晉中興書》第七卷:“在荊州與都下書云:'小兒輩賤厭家雞,愛野雉,皆進逸少書,須吾還,當(dāng)比之。'”
東晉武將庾翼
與王羲之書法比高低
東晉武將庾翼與王羲之一樣都能寫一手好書法,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與侄子不學(xué)他的書法改學(xué)王羲之的書法,心中十分不滿,說兒子與侄兒不愛家雞愛野雞,要與王羲之比高低。后來他見了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后就心服口服了。
故“家雞野雉”,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,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,以示賤近與貴遠。亦比喻風(fēng)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。
(來源:中國文明網(wǎng))